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SEMINAR IN CHINESE PAINTING HISTORY AND THEORIES 
開課學期
99-1 
授課對象
文學院  藝術史研究所  
授課教師
陳葆真 
課號
ARHY7050 
課程識別碼
141 M1080 
班次
 
學分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一5,6,7(12:20~15:10) 
上課地點
樂學館205 
備註
總人數限15人,外系限5人。
限碩士班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精讀中國古代重要繪畫史與繪畫理論的典籍,及討論其中所牽涉的相關問題,包括繪畫功能、畫家風格、作品收藏、品評標準、美學價值觀念的流變、以及繪畫史學的發展等等多方面的議題,目的在增進對古代繪畫發展史實了解。閱讀對象包括原典、及近現代中外學者以中、英、日文所寫的研究論著為主。本學期閱讀與討論對象暫專注於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847)與宋代郭若虛《圖畫見聞誌》(1085)二書上。

 

課程目標
一、 研究方法
二、 書目討論
三、 歷代名畫記
四、 歷代名畫記
五、 歷代名畫記
六、 歷代名畫記
七、 歷代名畫記
八、 歷代名畫記
九、 圖畫見聞誌
十、 圖畫見聞誌
十一、圖畫見聞誌
十二、圖畫見聞誌
十三、圖畫見聞誌
十四、圖畫見聞誌
十五、期末報告
 
課程要求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參考書目
一、 中文

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私立東海大學,1966)。
2. 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台北:中華,1969)。
3. 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九龍:南通圖書公司,1973)。
4.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畫史叢書》(一)∼(四)(台北:文中哲出版社,1974)。
5. 俞崑編,《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1975)。
6. 孫祖白,〈歷代名畫記校注〉,《朵雲》3(1982)、4(1982)、5(1983)。
7. 周學斌,〈試論張彥遠的文人畫觀念〉,《朵雲》1988:3,頁12-17。
8. 郭因,《先秦至宋繪畫美學》(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
9. 陳傳席,《六朝畫論研究》(臺北:臺灣學生,1991)。
10. 盧輔聖主編,崔爾平、江宏副主編,《中國書畫全書》1-14冊(上海:上海書畫,1992-)。
11. 宗白華,〈張彥遠及其《歷代名畫記》〉,《學術月刊》1994:1,頁3-11,48。
12. 張明遠,〈郭若虛在中國繪畫美學史上的貢獻〉,《美術史論》1號(1994),頁53-63。
13. 李裕民,〈郭若虛的家世與生平〉,《美術史論》1號(1994),頁63-68。
14. 白適銘,《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成書與士人繪畫觀之形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15. 謝巍,《中國畫學著作考錄》(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8)。
16. 俞慰剛譯,岡村繁譯注,《歷代名畫記譯注》,收於《岡村繁全集》第6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7. 上海書畫出版社編,《歷代名畫記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18. 畢斐,《歷代名畫記論稿》(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19. 陳葆真,〈中國繪畫研究的過去與現在〉,《漢學研究通訊》,2009年8月,28卷3期(總111期),頁1-16。

二、 英文

1. Alexander Soper, Kuo Jo-hsu’s Experiences in Painting (T’u-hua chien-wen chih): An Eleventh Century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Washington D. C.: 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 1951 ).
2. William Acker, Some T’ang and pre-T’ang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Ⅰ,Ⅱ(Leiden: E.J. Brill, 1954&1974).
3. James F. Cahill, “Confucian Elements in the Theory of Painting,” in Arthur F. Wright ed., Confucianism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 pp77-102.
4. Robert Maeda, two twelfth century texts on Chinese Painting─Translations of the San-shui -ch’un-ch’uen-chi(山水純全集) by Han Cho and Chapters Nine and Ten of Hua-chi(畫繼) by Teng Ch’un, (Ann Arbor, Michigan: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 no. 8. 1970).
5. Susan Bush, The 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 Su Shih (1037-1101) to Tung Ch’i-ch’ang (1555-1636)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6. Hing-cheung Lovell,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hinese Painting Catalogues and Related Texts, Michigan Papers in Chinese Studies, no. 16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3).
7. Munakata Kiyohiko, Ching Hao’s Pi-fa-chi: A Note on the Art of Brush (Ascona, Switzerland: Artibus Asiae Publishers, 1974)
8. Susan Bush and Christian Murck eds., Theories of the Arts in China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3)
9. Susan Bush & Hsio-yen Shih, Early Chinese Texts on Paint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三、 日文

1. 金原省吾,《支那上代畫論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25)。
2. 中村茂夫,《中國畫論?展開 晉唐宋元篇》(中山文華堂,1965)。
3. 岡村繁譯注,《歷代名畫記譯注》(東京:平凡社,1974)。
4. 長廣敏雄譯注,《歷代名畫記》(東京:平凡社,1977)。
5. 谷口敏雄編,《校本歷代名畫記》(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1981)。
6. 鈴木敬;王衛明譯,〈《林泉高致集.畫記》與郭熙〉,《美術研究》1982年4期,1982,頁70-76。
7. 島田修二郎,歷代名畫記疑議,《中國繪畫史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社,1993)。
8. 宇佐美文理,〈鄧椿『畫繼』小考〉,《人文科學論集(人間情報學科編)》,1996年,30號,頁161-183。
9. 河野道房,〈前近代中國繪畫關係文獻?形式?內容:中國「畫論」史研究序說(下)〉,《人文學論集》,2001,19集,頁45-56。
10. 古原宏伸,《中國畫論?研究》(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社,2003)。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無資料